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简介 -> 法官风采

青春无悔,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2-05-24 15:29:14


    青春是什么颜色?青春是五彩斑斓的,如同“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而我会骄傲的回答,我的青春是红色、金色与黑色的交互,那红色是身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热血,那金色是胸前法徽上华表与天平闪耀的光芒,那黑色是身披法袍散发的庄重威严。

    高一那年,我拜读了著名学者沃德金所著《法律帝国》一书,书中写到“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让我对崇高而威严的法官职业多了几分向往,在我青春期的心底埋下了“法官梦”的种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几分幸运,八年后我考入卫东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法官梦”终于生根发芽。

    初入法院之时,满怀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幻想自己身着肃穆的法袍、手持正义的法槌,坐在神圣的法台上,用所学法律知识作出公平正义裁判的一刻。然而,当我满怀壮志的投入法院工作,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些差距。法官这一职业是神圣的,面对世间百态,却也是平凡人,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冷峻与温情的交融;本应不食人间烟火,却又身处滚滚红尘;代表着光明与希望,却又面对社会阴暗和人情冷暖,是矛盾的结合体,法官那神圣的称谓中也包含着无奈与辛劳。

    记得第一次遇到蛮不讲理的当事人,无论如何解释都不听,甚至言语过激、威胁恐吓,我当时就懵了,法官不是威严庄重、受人尊重的职业么,怎么会这样?我们庭长看到这种情况,立马上前,不卑不亢,却耐心细致,了解当事人诉求后,不嫌其烦的向他解释,在他平复心情后,又告诉他法院不是蛮横撒泼的场所,心平气和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事后我向庭长表达了内心的不解,他说“如果不是求助无门,想必谁也不会来法院打官司吧,我们也许是他们最后的期望啊,所以要理解他们的情绪。我们代表着国家形象,应谦逊但不能怯懦,要有理有利有节,让老百姓明白法律是威严的,但法官是有温度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官魅力,明白了何谓“释法明理”,何谓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日益增加,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发展形势下,作为法院干警,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基本要求。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既全面概括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明确规定了政法干警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既体现了政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既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和形成全体政法干警的共识。审判执行建设攸关司法事业的兴衰成败,容不得丝毫懈怠。树立和增强正确的价值观在于促进政法工作更好的开展,法院干警只有切实贯彻“三个至上”指导思想,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审判执行队伍牢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职责,这亦是全体司法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法院干警作为公平公正的守护者,作为法律的践行者,亦是以此为目标。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而在法院我们审理案件时一直坚持着以“案件事实要清楚、定案证据要确凿、裁决结果要妥当,裁判的效果要体现出社会的公序良俗和社会正义”为原则审理案件,对于疑难案件 该案的合议庭会多次进行合议讨论,并将合议后的意见向审委会汇报,经审委会专职委员研讨后谨慎得出结论,以做出公正的裁判。只有我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不知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人民是立国之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使社会长治久安。

    在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提高有效结案的效率,帮助人民群众更快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法院的工作繁杂琐碎,在我们法院,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没有感天动地的豪举,没有光芒耀眼的头衔,但他们为了内心对法治信仰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每个人都饱含热情,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为中国的法治事业奉献自我。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自主加班已是常态,但没有人有怨言,甚至一些年轻的同事周末带着孩子来加班,只为案子能够尽快审结,保护老百姓的权益。为了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审结案件,打击犯罪或平息纠纷,法官们无数次翻阅着案卷,了解案件事实,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以做出公正准确裁判;为了让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无后顾之忧,法官助理们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协助法官完成撰写法律文书等工作,提高案件审理效率;为了保证在庭审时使开庭笔录尽可能百分之百还原庭审内容,书记员们努力练习打字,提高速度和正确率;为了使已生效法律文书的裁判内容得到执行,使判决裁定不成为一纸空文,执行局的执行员们不分寒暑打击老赖。要说累么,确实累,但没有人懈怠,因为我们的肩头肩负了老百姓的期望。我们也是从人民群体中来的,所以我们明白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一次次顶风冒雨的送达,一个个废寝忘食撰写的判决,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一次次工作面对的不被理解,所有的委屈、劳累都在当事人握手言和的笑容里,民工拿到被拖欠辛苦钱的泪水中,老人得到自己赡养费的宽慰里,百姓得知犯罪分子得到惩戒的喜悦中,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那些进入法院所宣的誓言萦绕耳畔,我依然记得第一次坐在审判台,坐在国徽下时内心的激动、自豪,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只有我们做到不受诱惑,不畏强权,才能对得起法台上悬挂的国辉、手中紧握的法锤、胸前佩戴的天平,对得起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个法院干警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践行的誓言。

    在当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普及民众的法律常识、提高民众法律意识,才能使民众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才能让民众领悟到法律的深层内涵,处理事情才能变得理性,社会才会进一步安定。针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我院多次进行普法宣传活动,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将来将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少年强则国强,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我院领导的带领下我院每个季度定期组织送法进校园活动,对学生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如何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案释法,答疑解惑,让学生们感到法就在自己身边。同时,我院还开展了“扫黑除恶”等普法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详细讲解活动的内容,让民众明白国家对扫黑除恶的坚决态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普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武装自身,同时做到知法而不犯法,使人民群众明白自己能做出和不能做出的一定行为,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使社会和谐稳定。

    康德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我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法院干警作为公平公正的守护者,作为法律的践行者,一定要把自身的神圣职业与自身的行为时刻关照反省,绝不能受任何私利左右,应在已建成的党风廉政各项制度的框架下,时刻提醒自己,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守住了内心的良知,做到了抵制各种诱惑;在社会舆论下我们一直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处理案件。因为只有我们做到不受诱惑,不畏强权,才能对得起法台上悬挂的国辉、手中紧握的法锤、胸前佩戴的天平,对得起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时代,作为法院干警的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自己入党誓言,忠诚使命,勤勉工作,“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主题需要我们有担当的意识,司法为民的工作热情需要我们担当的勇气,优质高效的工作效率需要我们担当的能力,那些受到法律阳光的温暖、公平正义的呵护、手捧锦旗充满感激的老百姓对法院干警的认可,是我们敢于担当砥砺前行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春光不驻,韶华不负。作为法院的年轻干警,我们会传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向身边优秀同志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成长,以模范为标杆,向榜样看齐,在平凡中成就不凡,铸就无悔青春。坚守公平,守望正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我国的法治事业建设奉献终身,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