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小法庭 大作为

——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法院东高皇法庭的为民经

  发布时间:2014-09-24 16:28:17


   东高皇人民法庭,地处全国煤炭工业重镇平顶山市区东部,西接孟宝铁路支线,东衔高新技术开发区,座落在悠悠湛河之滨,是平顶山市内四区中唯一一个与法院分署办公的基层法庭。平顶山市卫东区法院辖区内共1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东高皇法庭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6个社区、23个行政村,辖区人口近20万,并集中审理全区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 一个仅有6名干警(有审判职称的为5人)的小法庭,要顶着案件逐年递增、法官带病工作的双重压力,干出一桩桩、一件件为民解忧的事,困难可想而知,但东高皇法庭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近三年来,该法庭平均每年审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约450余件,案件调解撤诉率连年保持在40%以上,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0%以上。 一、狠抓党建带队伍,内强素质促审判。 基层法庭是人民法院的窗口,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干警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法庭干警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的公信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东高皇法庭以“创人民满意好法庭、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为目标,“以党建强素质,带队伍促审判”,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头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建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抓紧抓好。 东高皇法庭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院党总支的支持下,根据派出法庭与法院距离较远、分署办公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党小组。为发挥好党员的作用,该法庭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法官干警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公正廉洁意识,并制定出台了内部管理制度,围绕制度抓管理、围绕管理抓审执、围绕审执抓建设、围绕建设促审执,取得良好效果。 干警队伍素质决定着案件质量和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使法庭工作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几年来,东高皇法庭狠抓干警的业务素质教育,积极支持、鼓励本庭干警以及法院派驻的聘用制书记员、法警及司机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或相关职业技能考试,“赶帮比学”蔚然成风,成果丰硕。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的同时,不断强化对干警的廉洁教育。每年年初,法庭都会与各位干警签订廉政责任书,教育干警进一步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每年年底,又与干警家属签订廉政责任书,筑起廉政建设的“第二道”防线。 高素质的队伍,产出高质量的“产品”。2013年,东高皇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489件,法定审限内的结案率为94%,适用简易程序案件数为269件,调撤率为70%,服判息诉率为91%,上诉率为3%,上诉案件改判率为4%,上诉案件发还率为2%。东高皇法庭干警通过勤恳敬业的付出,为辖区的社会、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树立起人民法院和法官“亲民、爱民、为民、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审判模式勇创新,深入群众解民忧。 东高皇法庭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司法为民宗旨,深化审判管理模式改革,努力开展为民便民利民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多年司法实践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并结合法庭位于城乡结合部、基层矛盾频发、民事纠纷集中的实际情况,采取圆桌审判与巡回审判相结合的模式,将司法审判变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近年来,东高皇法庭在辖区交通不便的村委会所在地挂牌设立流动法庭,定期巡回审理,方便群众诉讼,减少诉累。三年来,法庭的法官们巡回审理案件共294件1025人次,为乡亲们解决着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鹰城东大门的守护神”。 树立服务意识,落实便民措施。印制诉讼指南发给群众,对群众进行诉讼指导;提供常见案件类型诉状样式,为当事人书写诉状提供便利;坚持节假日值班制,考虑到当事人工作日上班的客观情况,创新建立当事人预约法官的“假日审判调解”工作机制,干警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 建立联动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实行“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三位一体的调解联动机制。人民法庭通过委托有关乡镇司法所和村委会的调解组织的工作人员,首先对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在该村镇、社区的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法庭工作人员适时及时地给予法律指导。如果调解不成,根据实际情况再巡回到当地予以审理,这一便民措施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方便了打官司,也使突发的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化解,有效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防线。 原告郑某与被告张某本系邻居,却因张某在家养猪挖排粪沟,产生矛盾,且矛盾日积月累不断升级,先经村委会及街道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未果。该案在东高皇法庭审理后,采取巡回审理方式,将圆桌审判庭开到村里,并组织村委会负责人及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观审团观审,让村民旁听,让舆论监督,让道德评判。当日,村里的老书记、老村长、街道工委及全村老少共计200多人参加了庭审。法官先是依法进行调查组织辩论,然后又向郑某与张某讲了六尺巷的故事,讲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基层组织领导、观审团的老人和旁听的群众纷纷做起了调解劝解工作,最终矛盾纠纷得到和谐解决。 三、情法并茂巧调解,定纷止争促和谐。 东高皇法庭立足于植根基层、靠近群众的天然优势,依托审判即普法的司法实践经验,注重巧用亲情温情进行智能调解,化解纠纷矛盾,营造和谐社会。该法庭坚持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每一个诉讼环节,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13年,在法庭所受理的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中,调解和解的案件共133件,调撤率为70%。 (一)“母亲分蛋糕法”。东高皇法庭庭长赵烈贞用这个方法成功调解多起离婚财产分割纠纷案件。这种方法就是让一方当事人拿出分配财产的方案,另一方当事人先挑。也即分蛋糕的刀子审判人员交给当事人,让一方当事人切蛋糕,一方当事人先拣。让矛盾交到矛盾者手中,这样当事人都会觉得公平合理,问题不但解决了,还为自己当了模拟法官感兴趣呢。该方法在《公民与法》(审判版)杂志上刊登。 (二)“火眼金睛法”,直击当事人的虚假要害。在李洪涛审理的一个欠款纠纷案件中,借条真假难辨,经过法官的对比分析,两份欠条很可能是原告套写的,并经过耐心作其思想工作,其承认烧掉的是自己套写的,持有的是原件,并最终撤诉,将借条当庭销毁,从而避免了一起错案、冤案、信访案件的发生。 (三)“挟天子以令诸侯”法。东高皇法庭审理一起老人与子女之间因分配土地补偿款引起纠纷的案件中,让其全家老少全部参加调解,以开家庭会的方式解决家庭纠纷,避免了法庭上双方对抗,造成情感恶化。家庭会平缓、温暖、和谐、有序地进行,以至于最后双方竟忘记了自己是来打官司的。在叙家常的过程中,针对双方争执的问题,很快达成了和解协议。家庭会结束后,全家人围坐在法庭上,照了一张别样的全家福! 四、视群众为亲人,担正义在铁肩。 东高皇法庭干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司法”的法治理念,视群众为亲人,创新审判模式,开展巡回审判与圆桌审判,就是要追求化解矛盾与以案释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与交口称赞,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家门口的法庭”,“本地人讲本地案例,看得见,听得着,最有说服力。” 东高皇法庭庭长赵烈贞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真情暖化了十四年的信访坚冰。雪莲是一位残疾人,因为工伤她整整上访了十四年,前些年她一直在湛河区上访,湛河区有关部门自动出钱给她交诉讼费、聘请律师,让她到卫东法院立案。立案后,雪莲仍不停的上访。后赵庭长得知她有病家庭困难后,就给她救助钱物,每次到法庭,赵烈贞都负责管她饭,到她家走访,并督促承办人公平处理案件。该案件经法院的公正审理,雪莲家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上访了十四年的案件终于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就是对待当事人的这种大爱,这种舍得,也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誉。 “小法庭,大家庭”,6名干警之间情谊深厚,团结一致如一家人,在面对危险困难时都敢于担责,勇于担责,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当事人及同事。2010年4月份的一个下午,东高皇法庭所在的原卫东区东高皇乡政府大院门卫打过来电话说:“一个精神病当事人拿着凶器向法庭这边走过来了,你们赶紧锁上门躲一躲吧!”全体干警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当事人和其他群众进办公室隐蔽,并立即向院领导汇报请求支援,随后就见一位手持化肥袋子包裹长柄凶器的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走近法庭院内。赵烈贞庭长利用女性的温柔与智慧以及其曾经自学的心理学知识与他周旋,以寻找其心理问题的突破口,并见机行事。“我、我不是来办事的,我是来杀人的、我杀死他。刘国勾引我老婆,我老婆跟我离婚,我、我一定要杀他全家!”并从袋子里掏出一根粗木棒!“拿过来让我看看,这个棍子能不能杀死他啊!”顺利将木棍从他手中骗出来,并让其他同事放置到隐蔽地方。就是通过这种心理技巧一步步将这名精神病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矛盾所在给套出来了。原来因为其精神有疾病,其妻一直要求与其离婚,并在法庭审理,考虑双方已有子女,且其内心深处还是深爱妻子的,他没有亲属,如果草率判决离婚,势必将精神病人推向社会,如果流向社会,不知道将会有多少惨案发生!为此,东高皇法庭多名干警多次到其家做双方工作,其妻子被感动表示谅解,同时表示想办法给其丈夫救治精神病。一起可能出现严重危害后果的紧急事件,在法庭全体干警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最终化险为夷,并挽救了一个家庭。 因为你心中装着群众,群众会加倍对你爱护;因为你心中的天平是公正的,你在百姓眼中的身影是铿锵坚定的。如今,东高皇法庭这个仅有6人的小法庭,这些用意志、信念锻造自己的法官们牢记为民排忧解难,还民公平正义的职责,创造着更大的业绩,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国法的权威。

文章出处:东高皇法庭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