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温润如玉,不琢不成器

  发布时间:2015-04-09 16:00:26


本人张武杰,民商法学法学硕士,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统一招考进入卫东区法院工作,现为区法院东高皇法庭副庭长。进入法院工作近四年以来,在院党组各位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老同志、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一个懵懂不更事的意气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初具审判工作能力的青年法官。近期,全国法院系统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的活动,今天,围绕“守纪律、重规范、提能力”的主题,我从个人的工作、学习和成长经历,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政治思想先行,司法操守过关。青年法官都是从学校毕业的法学科班生,经过了大学本科四年甚至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法律思维都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思维层面,初入社会踏进法院大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汇入到审判庭,一时间都会有种万花筒里看世界——错综复杂、举手无措的感觉,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静下心来稳住神,磨刀不误砍柴工,把好政治思想的底线,守住司法为民的大门。

回望四年来的历程,爱学习、肯钻研、勤思考、重实干,是我一以贯之的自我要求。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意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侵蚀,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

认真践行忠诚、为民、廉洁、公正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坚持做到廉洁奉公、秉公执法,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格执行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拒绝当事人或者代理人任何理由的宴请和礼品;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觉践行党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生活作风朴素,拒绝铺张浪费,从不出入高档娱乐场所,风清气正。

二、扎根基层接地气,恪尽职守搞审判。我毕业后先在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工作,任法律顾问,进入卫东区法院工作后,先后在法院执行局、东高皇法庭从事执行和审判业务,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和审判员。工作经历较为丰富均衡,在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塑造了“讲原则、求灵活”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好评,年年被省、市法院评为优秀基层法官,并于今年评选为“卫东区平安建设先进工作者”。

卫东区法院东高皇法庭地处城乡结合地带,社会矛盾突出多发,在法庭工作两年多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坚持“扎根基层接地气”的工作理念,服从组织、服务群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两年来,协助及独立办理案件300多起,尤其是在2014年度独立受理承办一审民商事案件176件,其中已经审结150件左右,年度收案数和结案数均位居全院前列。在我办理的所有案件中,没有一个当事人上访,也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有偏袒不公、推诿拖延、吃拿卡要等不当不法行为,历次对当事人的电话回访好评率均为先进。

其实,这也是有一个从理论认识到审判实践、从机械办案到能动办案的发展过程的。刚进法院工作时,我所理解的法官就是高高在上、运筹帷幄的指挥官,一切审判流程都在法官的法槌起落之下,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但是,当我第一次开庭时,看到的却是当事人的唇枪舌剑、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我坐在审判席上陷入了困惑:原告说的好像也挺有理,被告说的好像也挺有理,这可怎么办啊?这时的我真的是在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知识在审理案件。但是,随着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和自己的观摩学习,我逐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审理案件的方法艺术,并且举一反三地应用到调解工作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在日常工作中,我对待每一个进办公室的当事人,第一句话就是“你好,请问你找谁?”最后一个动作必定是送出门外、送到台阶前;一杯热茶暖人心,一个笑脸融寒冰,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够取得群众对你的好感、对你的信任,这些道理也都是我一点一点切身感悟到的。当事人冷静下来了,工作也就好做了,我的不少案件都是这样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撤诉结案的。群众信任我了,愿意给我掏心窝子说真心话,矛盾和谐圆满地解决掉了,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本质追求。

作为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对于涉及出差的案件,从来是积极配合调查,平均每年平顶山市区外出差次数不低于15次。对待工作始终放平心态,把每一起案件当做是对自己的锻炼,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人生财富。

三、寓学于工,工学相长。在繁重的审判工作之余,我从不放弃学习,既有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也有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将实践真知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创作了一批宣传司法为民、敬业奉献的新闻宣传稿件,并发表了部分专业学术文章,学工相长,取得一系列骄人成绩。

我所撰写的《量刑均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以P市危险驾驶罪量刑为样本》一文,获得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四届学术论文征文比赛三等奖,弥补了卫东区法院的空白;另获得河南省法院系统学术论文比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并于201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4年,获“卫东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卫东好青年(法治)”荣誉称号。本人撰写的《关于管辖异议与应诉管辖衔接适用的浅析》、《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商业保险格式条款法律效力的认定》两篇文章被河南省高级法院的《审判研究》刊登,在全省法院系统予以传阅;本人所办理的一起关于共同饮酒发生的生命权纠纷案件于201516日被平顶山市电视台的《聚焦鹰城》节目选中播出,并参与节目录制,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三年来,张武杰同志创作完成的学术文章及调研宣传文章被国家级、省市级核心期刊及报纸媒体刊登转载共计约100篇(次),为卫东区法院的学术研究及宣传调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不足之处与建议

我在这几年时间里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由于急于成长,学习业务实践知识稍显急躁,有些东西学习的不够扎实,工作当中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处理问题的火候尺度把握的不够好,造成了一些纠纷矛盾没有得到本应有的更好的解决,留下了一些遗憾。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好审判能力和资源,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作为副庭长的领导协调能力。

同时,我想向在座的新进法院工作的年轻同事们提几点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验心得:一,一定要保持良好正确的心态,因为一旦进入审判业务部门,你就将不再是一个“自由身”,尤其是年轻人更会感觉错综复杂、手足无措,必须守好心、守住嘴,方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更快更全面的成长。二、一定要有“当牛做马”的思想准备和身体条件,案多人少是普遍现状,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社会矛盾千奇百怪、当事人形形色色、审判节点步步受限,这些都要求法官把自己锤炼成为一个具有公心、良知的审判机器,要把自己当成钢铁侠一样对待工作。三、接地气、接人气。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案件之中,适时、适当地以不同的形式、身份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合法为前提),明白社会中的人是怎样思考的、怎样生活的,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会促进个人人格的完善。

最后,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关于如何关爱青年法官的成长这个问题,我说一下个人的观点,抛砖引玉:一,不少青年法官都是单身一人来到这个城市,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居无定所,希望我们法院这个大家庭能够给予更多的生活上的关心,让他们能够以更加温暖、感恩的心态融入进来,相信也会更快适应工作的。二,形成青年法官传帮带的学习模式,青年法官刚投入到审判工作中,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是很纠结、茫然、挣扎、涅槃的痛苦过程,这个过程少则半年一年,多则二三年,应该以庭室为单位,不妨统一建立一个拜师仪式,在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老同志带领下学习锻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建立青年法官培训学习和互助帮扶机制。可以开展更多的集中培训学习形式,既加强审判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也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方面的活动,促进青年法官的全面成长和良好融入;在院组织的主持下,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法官关爱帮扶和互助激励机制,关心他们的成长,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工作追求。

责任编辑:吕斐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