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新闻摘要

燃灯者尽瘁法治 母校人永传薪火

——邹碧华先进事迹北大报告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5-04-10 10:31:42


   三月的北京,天气多变。28日,北京大学校园内一度风起沙扬,灰黄弥漫,令人心情凝重而伤痛。

   下午3时,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殿隆重举行。场内座无虚席。

   邹碧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参加工作后又在北大攻读了法学硕士和博士。他被誉为司法改革乃至法治建设的“燃灯者”,他的精神,辉映着改革奋进的时代;他的生命,照耀着法治天下的未来。在北京大学举行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报告会开始后,5位报告人分别从邹碧华的同事、下属、同行、爱人和采访者等角度,回忆了邹碧华生前工作、生活、学术的点点滴滴,向北大师生和校友讲述了他为人、做事、改革的一个个鲜活事例。

    台上,朴实无华的话语里流淌着真情实感;台下,凝神专注的目光里闪烁着绵绵热泪。是惋惜、是悲痛,更是敬仰和尊重!

    在进行社交网络分析和话题建模研究的过程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4级博士生杨扬发现网络中有很多攻击主流媒体方向的言论。⇨下转第四版

    通过亲身参与邹碧华同志的报告会,他感慨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存在着很多像邹碧华校友一样务实工作、充满积极能量的好党员。与以往的文字消息相比,报告会多角度对人物立体形象的展示让我深受感动。”

    “我最深的感受便是师兄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情怀。”公共卫生学院2013级本科生孟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感受。在她看来,邹碧华为办好案而经常走访于当事人家中的公仆本色、为民情怀,使得身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她更加坚定以其为榜样,始终铭记服务为民的初心。“师兄生前常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对照自己,也激励别人,并穷尽生命去践行,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我发现不少听众当时热泪盈眶。”

    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黄易旻很早便知道有一个很厉害的师兄写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并知道他是一个公正为民的好法官。听了报告,她更加立体地感受到邹碧华是一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家型法官。“学术与实践相结合也是作为在校生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像邹碧华师兄一样优秀的北大法学院的前辈们无疑是燃灯者,引领着我们。”在问到关于未来工作的计划时,她有些害羞地说:“以前很多同学更倾向于去律所工作,但听了邹碧华师兄的报告会后,我觉得为什么不去基层法院实现自己的价值呢?将来我会选择像邹碧华师兄一样投身于实践,服务于人民,而不会徒有北大法学院这块牌子。”

    邹碧华的大学舍友曾爱国也专程来到报告会现场,对昔日的同窗好友进行缅怀。他坦言,虽然之前在邹碧华的追悼会上同学们也都对邹碧华进行了追思,但今天却对他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邹碧华对工作,对生活,对社会,对理想、幸福的看法和态度,深深地感染了他。“碧华这种不但潜心做学问,更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他人,给别人以希望的法治精神使我感受到了未来法治的美好,社会正是需要学习和传承碧华的这种精神。”

    报告会结束,风停尘散,阳光洒满校园。

    邹碧华走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大脑停止了思想,他的手臂再也举不起法槌。

    邹碧华似乎又没走,他的英魂回到了北大,他的思想在这里扎根,他的理想将伴随着阳光在全国法治实践的土壤里发芽。

    听,北大学子在报告会上深情朗诵的诗歌依然萦绕耳畔——

    “追求卓越的北大人,会接力战斗在各领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第一线;

    “无悔无怨的法律人,把法治进步、天下大同的重任承担在肩。”

    燃灯者尽瘁法治,母校人永传薪火。这是一场充满悲伤,但更充满感动和力量的报告会——生命无法挽留,精神却可以长存。

责任编辑:吕斐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4-1 1版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