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卫东区法院执行局以如何让被执行人更好地履行义务为目标,巧妙卡准时间、地点,创造条件,抓准战机,执结了一批疑难执行案件,严厉打击了老赖,对维护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卡准人员,传唤被执行人参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庭审。5月12日上午,卫东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王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开庭前,该院执行局经精心挑选,传唤四十三名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参加旁听,迫于此次公开开庭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的压力,有6件案件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共计缴纳履行款人民币34万余元,其中执结案件3件。另有6件案件达成了协议,案件标的57万余元,对2名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该做法上报省法院后,张立勇院长对此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亲自作了批示。
二是卡准时间,春节大执行成果显著。2016年春节前夕,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为执行案件创造了机会,该院抓准时机适时开展春节大执行活动,把涉农民工工资、刑事附带民事、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关乎弱势群体的案件,作为重点案件优先执行。通过系列会战、晨战、夜战,共执结案件13件,拘留2人,执行到位款项2201363元,冻结款项356万元,以达成协议等方式盘活案件6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是卡准地点,公交车曝光“老赖”出奇招。卫东区法院总结2015年在广场电子大屏、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曝光“老赖”的经验,广泛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当事人建议,今年3至4月,该院在全市670辆公交车的车内电视屏幕上曝光“老赖”,并突出照片等特征明显的信息。此活动开展后,其中一位“老赖”,该院虽只查封其一辆价值不足20万元的车,但因亲朋好友在公交车上看到他的信息后不断询问,他担心不良影响继续扩大,遂筹集120多万元钱一次性履行了义务。另有多名消失已久的“老赖”主动到卫东区法院缴纳履行款或协商还款事宜。